在历史长河中,秦桧被描绘为一个阴险狡诈、奸邪小人的形象。作为一个权臣,他在权谋暗算中屡次出手,对待忠良却冷酷无情。然而,在一些同学的观点中,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秦桧并非完全是一位小人,而是在特定政治环境下作出的决策,背后也可能有其它深层次的考量。对秦桧这一历史人物的不同观点让人们对其形象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秦桧的权力网中有两支很重要的力量——同乡、同学,同乡兼同学自然是重中之重。秦桧至少有四位同乡兼同学曾先后位居执政,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秦桧在建康郡学求学时的老同学们。1.范同范同学在《宋史》卷380有一份与其它史料高度契合的个人传记,绍兴八年五月宋金第一次议和时,吏部员外郎范同就已经成长为秦桧议和的好帮手:
范同同学跟秦桧同学一样,见到金人就会马上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想起仰慕已久的金国皇帝,便会不由自主地顶礼膜拜。范同同学对金国的赤子之心不但感天动地,也把在场的南宋军民感动得眼泪哗哗地。
范同学因为跪姿优雅而得到了秦桧的赏识,绍兴十年八月秦桧同学因金军败盟而受到朝野批评时,他就把范同学塞给赵构做了给事中,执掌封驳大权。
绍兴十一年淮西大战刚结束,宰杀骡马烹煮随军奴婢充饥的金军都元帅完颜宗弼在两军对峙时再次发出“恢复和平,让战争走开”的号召,并得到了秦桧的积极响应,宋金即将再次议和,唯一让秦桧担心的就是兵权在手的大将们不同意。这个时候,范同同学急秦桧同学之急,想到了一个收诸将兵权于朝廷的绝妙主意:
范同的计划在无惊无险中顺利地实施完毕,作为首功:
享受特殊津贴两个月后,范同学就做了副相:
等待范同的是接下来在载入史册的宋金议和中大显神威,没想到,议和正在火热地进行,范同学却出事了:
范同学被罢的根本原因就一个,没有与秦桧同学商量就跑去跟赵构聊天,然后就被秦桧同学撸了。
但是这一次范同虽然被撸了职却保留了左太中大夫的官衔,并没有让秦桧同学满意,于是万俟卨再次挺身而出,用赵构的叔叔齐安郡王赵士褭外交岳飞、内结范同的罪名,巧妙地把范同同学扯进了这桩“可能意图谋反案”,于是:
范同同学被限制居住于筠州三年,绍兴十四年移往池州居住,绍兴十五年十一月,因为秦桧同学还有其他同学要重用,不好对范同学太过分寒了其他同学的心,于是范同同学复左太中大夫知太平州,绍兴十八年闰八月,眼看三年磨勘快要到期,范同同学在任上不幸地、巧合地、毫无征兆地一命呜呼了。
——————————————
2.魏良臣魏良臣是比范同学更早就奔波在议和路上的老同学。绍兴四年,心地单纯的魏良臣出使时向金军完颜昌通报了宋军韩世忠所部动向,结果把完颜昌引入了韩世忠挖下的一个大坑,无意中成就了南宋中兴十三功之一的大仪镇大捷。
不过魏同学有一个缺点,不怎么喜欢替别人挖坑,这就导致他在老同学秦桧手下升迁得异乎寻常地慢。绍兴十三年九月的一次无心之失更是直接葬送了他在秦桧手底下那本就渺茫的前途。
当时,洪皓回归后便有意无意宣扬,秦相公在完颜昌军中提任参谋军事、随军转运使时,为大金曾立下了赫赫战功。这种歪拍自然拍得秦桧同学心情极度恶劣:
洪皓毕竟是天下闻名的守节忠臣,被赵构称为:“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秦桧也不能做的太过分,只好先把洪皓从朝堂赶走。就在赶走洪皓的当天,魏良臣同学也一并被赶出了朝堂:
因为建议秦桧同学借郊祀的名义捞一批被流放的官员内徙,从此魏良臣同学就在地方打了十三年转。秦桧死后,赵构起用的第一批议和旧臣就有魏良臣。
但是,万万没想到,魏良臣仅仅做了九十八天参知政事,就被台谏们当作秦党残余,用秦党曾经弹劾他的理由再弹劾了一次:
想想魏良臣也挺倒霉催的,在秦桧同学手底下只因想做一件好事就被赶出朝堂,秦桧死后却依然被当作秦党。
——————————————
3.何若绍兴议和后不久,秦桧就实施了“绍兴党禁”,大家别误会,秦桧禁的不是结党营私,秦桧禁的只是不与自己结党营私。
这件事始于绍兴十三年三月,程克俊建议,将异议和议者统统视为小人。绍兴十四年五月,葛立方提议,替秦桧的异见者立一座党人碑。紧跟着,何若同学就跳了出来:
绍兴十四年十二月,因为弹劾秦桧同学已经用腻了的签书枢密院事李文会有功,右正言何若荣升右谏议大夫。
秦党们一边团结起来排斥与秦桧异议的“小人”,一边互相挖坑,很快,绍兴十五年十一月,何若在混战中胜出,出任试御史中丞。但是何若同学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他戒骄戒躁再接再励,在当年闰十一月弹劾刘一止的口水战伇中,何若与另一位同学段拂联手,成功地替刘一止扣上了“怨怼”的罪名。随后更为秦桧罢去前宰相张浚的节度使头衔、并限制在连州居住立下了大功。
张浚不顾母亲苦劝,上书言和议“如养大疽于头目心腹之间”,劝赵构不要整天只顾着听曲、跳大神求子,千万不要忘记备战。然而:
于是老同学何若毅然挺身而出,拿出信口雌黄的看家本事替秦桧解忧:
绍兴十七年正月壬辰,御史中丞何若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荣升执政。然而,四十四天后:
很难想象,血口喷人时精神头十足的何若究竟生了多重的病,才会在辛辛苦苦喷为执政后,仅仅干了四十四天就要自己退下来。估计何若同学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志得意满时无意得罪了秦桧,两位同学闹了点小矛盾,才会出现何若顺流勇退的怪异症状。果然,何若同学回家又活了三年半。
绍兴二十年八月,何若同学死于家中,秦桧闻讯决定以前叛臣的待遇隆重地埋了这位好伙伴、老同学:
没有赠谥,也没有荫子孙,赠一个死人官位再高,对何家也没丁点实惠。那五百匹绢还是秦桧例外给的,并且只能用于埋何若。
————————————
4.段拂段拂本来是秦桧埋伏在教育、文化战线的一枚棋子,绍兴十四年十一月,中书舍人兼权实录院修撰资善堂翊善兼侍讲段拂又兼了直学士院。除了前面提到的,在与老同学何若联手替老同学秦桧出气,弹劾刘一止的口水战中一战成名后,段拂便深藏功与名,继续安心从事文教工作。直到老同学何若病倒前夕,绍兴十七年三月丁卯,段拂加翰林学士,正式享受特珠津贴。何若病退四天后,三月己卯,段拂升参知政事,成为执政。
看起来,秦桧还是离不开老同学帮衬。但是段拂成为执政后没有任何出场记录,估计段拂这个参知政事还是在分管文教工作,平时过着盖盖印章、教教学生、写写文章的悠闲生活。直到九个月后的某一天,段拂叹了一口气:
标准的秦氏老套路,先从目标的熟人下手,拔出熟人带出目标。段拂清楚自己正面临着一场由一声叹息引发的血案:
余尧弼弹劾段拂:段拂做小官的时候(那时候秦桧秦相公跟他没机会玩耍),每次宴请宾客,他都自己光鲜体面地与客人们品茶聊天,却让老父亲下厨烧火做饭;在朝为官时,段拂以经筵侍读和资善堂翊善的便利,暗中结交了一批“小人”;段拂身为执政却什么整人害人的正事都没有干,反倒把我们秦桧秦相公干的一些偷鸡摸狗的光辉事迹说了出去。这个人必须流放,还我大宋朝廷清白。
过了两天,秦桧同学的另一位死党巫伋也勇敢地站了出来,极积揭发段拂犯下的滔天大罪:
除了之前的罪名,巫伋还给段拂的罪名加了一条:有人拜见段拂,称段拂为执政,段拂却说“我哪里是执政啊,我就是一个看秦桧同学眼色签字盖章的工具罢了。”段拂轻视朝廷郑重赋予的盖章职责,泄露了朝廷的组织机密,应该把他赶出朝堂,流放荒僻州军才是啊。
于是:
被限制居住在兴国军两年半后,在老同学秦桧的关照下,绍兴二十年八月,段拂被移往条件更为恶劣、盗贼横行的南康军编管。直到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秦桧同学翘了后,南康军编管人段拂才获准“任便居住”。
恶劣的生存条件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已经摧毁了段拂的身心,获得自由仅仅两个月,段拂就在贫病中死去:
因为时间仓倅,仅仅解除了编管,还没有来得及平反、复官,段拂就死了。段拂死后没有追赠、荫封,连安埋费都没有拿到,他唯一享受的待遇就是:赵构为自己的前任经筵老师、兼皇子们的资善堂老师之死辍朝默哀了一天。
——————————————
秦桧同学犹如大宋特朗普病毒,谁沾上,谁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