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谁的儿子 揭秘曹操身世之谜

  曹操的祖父是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并被封为费亭侯。传说他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来被曹腾收养并改姓,继承了侯爵的地位。曹操有两个小名,分别是阿瞒和吉利,因此有了曹阿瞒的称呼。当时年轻的曹操机智敏捷,能够随机应变,但他也任性并且放荡不羁,不修善行,也不研究书学,因此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够安抚天下的,就是你!”南阳何颙也对他说:“汉室将亡,能够安定天下的人,必定是你!”许劭,字子将,以识人著称,他曾经对曹操说:“你是清平时期的能臣,乱世中的英雄”(这段引用来自《后汉书·许劭传》,孙盛的《异同杂语》以及《三国演义》中有所不同)。

网络配图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以“十面埋伏”之计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2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网络配图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网络配图

  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今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