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负人间岁月长。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数英雄豪杰为国家民族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其中,霍去病作为汉代的名将之一,更是留下了不朽的功业。他胸怀大志,智勇双全,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精神,一路征战无敌,成为当时独领风骚的军事统帅。他的一生可谓是光辉灿烂,永载史册。
未及加冠就勇冠三军,一战封侯,在封建历史上一骑绝尘,击穿草原大漠,征服蒙古高原,仅21岁就缔造了所有武将毕生追求的军事奇迹。
霍去病,这个响亮的名字,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独一无二。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天才武将,军事流星,好像这世间所有夸张的语言都不足以形容出他传奇的一生。
只是,在这一层层光环的背后,却是他24岁就英年早逝的悲剧,他来世上这一遭,似乎就只是为了一件事,攻打匈奴,为汉朝打通河西走廊的各个关节。
若论出身,霍去病是亲爹一夜风流的私生子,论出道,他是靠着姨母卫子夫的裙带关系,霍去病的幸运,在于遇到了雄才伟略的汉武帝。
01 西汉黄金铁三角如果问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为何是西汉一朝的黄金铁三角?
不只是因为他们中间有卫子夫这个纽带,而是这三人的心中都憋着一口气,这口气,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英雄郁郁不得志,所见皆略同。
汉武帝的成皇之路我们都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金屋藏娇那一时期,那时的他还是个叫做刘彘的孩童。
不过皇家的孩子打从娘胎里就已经加入了宫廷皇权之争,出生前,为生母争位分,为自己争名头,出生后,又开始争皇帝老爹的宠爱,争太子位,争万人之上的九五大位。
所以小时候的刘彻就已经深谙找靠山的上位之道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己老爹汉景帝本应该是老大,可这个老大呢也要乖乖听祖母窦太后的话。
所以当窦太后最宠爱的女儿馆陶公主在太子生母栗姬那里受了气后,王美人与刘彻这对聪明母子立即就接住了馆陶公主这张王牌。
之后,馆陶公主果真联合窦太后,让未来女婿成了大汉江山的话事人。
不过,上位后的汉武帝才发现,自己落到了和老爹一样的困境之中,前朝大臣认为自己少年继位,资历太浅,后宫老大窦太皇太后也觉得自己心性未定,不具备一名成熟帝王该有的修养。
汉武帝的这口气,一直到窦太皇太后这座大山倒了都没能顺出来。
恰巧这个时候匈奴又跑来汉朝强娶公主了,以至于汉武帝的这口气直接卡在了嗓子眼儿,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而卫青呢,是马奴出身,如果不是姐姐卫子夫,恐怕卫青这一生都不会有机会跨马出征,当大将军,封万户侯,最后还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
卫青的这口气,是尊卑等级分明的阶级社会套在他身上的一层枷锁,是即便摆脱了马奴身份也会有人毫不避讳当面说他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误解。
他急需一个证明自己的平台,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实力让马奴的出身不再困扰后半生,让那些羡慕嫉妒却又看不起自己的人乖乖闭嘴。
至于霍去病就更简单了,被亲爹抛弃的私生子,即便有姨母卫子夫的照拂,即便被汉武帝带在身边亲自教养。可在小小少年的心里,这些始终不能弥补父亲这个角色的缺失。
和舅舅卫青一样,霍去病同样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平台,用绝对的实力来碾压那些揪着自己私生子身份不放的权贵,来向自己那素未谋面的亲爹证明,当年抛弃自己是多么错误的一个决定。
汉武帝可以搭建让卫青霍去病大展拳脚扬名立万的平台;卫青霍去病的军事战果可以让天下人相信汉武帝是一个慧眼识英才的明主,凝聚民心;而卫青和霍去病之间的血缘亲情又很好避免了大将之间相互猜忌,鹬蚌相争彼此内耗的局面。
正是这一环扣一环的奇妙磁场,让这三人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关系,君臣齐心才共同创造了汉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
02 闪电出击,封狼居胥十岁那年,霍去病在宴会上舞剑初露头角,汉武帝很喜欢他那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来的少年意气,便将霍去病封为自己的贴身侍卫长,将人带在身边亲自教养。
天子授课,这可是常人求都求不来的顶级待遇,但在霍去病这里,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稀松平常。
然而让那些暗地里羡慕嫉妒霍去病的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霍去病本人并不完全认同汉武帝的军事理念,他就像一棵野草一样,从诸多的兵法理论之中疯狂吸收养分,野蛮生长,最后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战术。
所幸的是,汉武帝放任了他的野蛮生长,没有过多的修剪其枝叶。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不愿再用屈辱的和亲来维持与匈奴之间的短暂和平,只想用拳头向匈奴人宣告:攻守易行了,属于强汉的时代即将来临!
这次攻打匈奴,卫青为主帅,霍去病顶多算个出来见世面的,但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出来见世面的少年郎,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在出征之前,卫青基于外甥的人身安全考虑,特地批了八百轻骑跟在霍去病左右,驻守在大军西侧。
卫青的意思很简单,外甥你看个热闹长个见识就好,剩下的都交给老舅。
但霍去病并不领情,都是出来打仗的,谁还没点能耐了?
于是乎,霍去病当即就撒开了丫子带着八百轻骑孤军深入,直击匈奴的老巢,至于补给,霍去病压根就没想过,开玩笑,等找到了匈奴人的老巢,补给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匈奴人哪里见过像霍去病这般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是以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霍去病俘虏了匈奴的相国、当户、单于的叔叔等大人物,至于单于祖父一辈的籍若侯产,连遗言都没来得及交代就被人家给嘎了。
汉武帝差点没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给砸晕过去,当即就封了霍去病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决定争取河西走廊的绝对控制权,打通通往西域的门户。霍去病也迎来了人生当中的第二站,河西大战。
这场大战分为春夏两个时间段,在春季攻势中,霍去病率领一万精兵直接放飞自我,化身河西杀神,从陇西出发,转战河西五国,越过匈奴人放牧的焉支山,疾驰一千多里,最终在皋兰山下重创匈奴,斩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生擒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大小头领,斩首敌军8960人,还顺手牵走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在同年的夏季攻势中,霍去病同样超常发挥,原本是计划霍去病和公孙敖分路进军最后会合的,没想到公孙敖这个老六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
这下正好合了霍去病的心意,我还担心你按时会合了扯我后腿呢,这下好了,可以放开手脚打一场了。
于是,霍去病再次率兵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放马祁连山,直接斩获敌军首级三万多人,俘虏单于单桓、酋涂王,生擒匈奴五王及王子59人,相国、当户、将军、都尉等高管63人,直接以秋风扫落叶的闪电战让匈奴人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剜心之痛,不禁让其哀叹: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河西之战的大获全胜再次让汉武帝在霍去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在控制了河西走廊之后,汉武帝火速命人为霍去病在长安修建豪宅,寻摸家世匹配的姑娘,毕竟,这么好的基因,不能白白浪费了不是?
只是,霍去病志不在此,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再次让汉武帝热血沸腾,赌局越来越大,汉武帝的目光也越来越长远,甚至于掏出整个家底儿,由着霍去病尽情发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精兵深入漠北,歼灭藏于此处的匈奴主力。
在这场漠北大战中,霍去病与舅舅卫青形成夹击之势,他率领五万骑兵出代郡、右北平郡,快速向北挺进两千多里,翻越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的部队正面硬刚,生擒匈奴屯头王、韩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83余人。
之后,霍去病又乘胜追击,直接捣入了匈奴人的祭祀圣地狼居胥山,并在这里举行了祭天仪式,兵锋直指瀚海,达成了所有武将一生都梦寐以求的最高军事成就——封狼居胥。
此战中,汉军斩首匈奴74443人,直接将不可一世的匈奴吓破了胆子,逃匿到了漠北,自此 “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漠北大战,既是汉匈双方多年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仗,也是霍去病领兵生涯的巅峰一战,空前绝后。
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一样,这位让汉武帝深信不疑是上天派下来解救大汉的军事天才,在非常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就猝然离世,年仅二十四岁。
没有历经兔死狗烹的悲凉,也没有英雄迟暮的烦恼,就这样在世人最喜欢他的时候毫无征兆的离开,就好似艺术作品中的留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真真应了那句,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03 假如霍去病没有早逝,卫氏家族还会倒台吗如果当初霍去病没有英年早逝,那么卫氏家族是否能躲过巫蛊之祸而不被清算?
相信这是很多人都会对这个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
但如果结合巫蛊之祸发生的时间背景以及汉武帝本人的性格转变,就会发现,巫蛊之祸注定会发生,卫氏家族的悲剧依旧会上演。
巫蛊之祸发生于公元前91年,这时候的汉武帝已经67岁,按照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来算,此时的汉武帝已经是迟暮之年,对于一个站在权力巅峰的帝王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身体上的力不从心让习惯于将一切事情都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汉武帝十分没有安全感,中年到暮年的转变,足以让一个的性格发生极大的转变。
他不再像一个年轻的帝王一样锐意进取,也无需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个英明的君主,换句话说,早年憋在汉武帝胸中的那口闷气早已经烟消云散。
与之相反,他开始变得多疑猜忌,他力图将能够威胁到自己权力地位的那些不稳定因素全都消除掉,帝王之下就是太子,如果太子的存在威胁到了自己,那父子关系顷刻之间就会变成君臣。
刘据当了足足31年的太子,在这些年里,刘据身后的势力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就连汉武帝自己也不愿多想。
虽然卫青和霍去病已经离世,但在一呼三军皆披靡的旧威下,其身后的势力自然会效忠于同样带着卫氏血脉的太子,卫氏家族的人脉资源同样愿为刘据所用,更别说汉武帝此前为了培养接班人从未阻止刘据结交朝臣,每每出巡的时候汉武帝都会将朝政交由太子暂管。
如果刘据凡事都听汉武帝的话,即便是牵扯到了巫蛊之祸,但看在多年父子的情分上,汉武帝或许还会网开一面,可偏偏汉武帝晚年之时,刘据与父亲的政见之争越来越激烈,汉武帝好大喜功,崇尚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政策,刘据主张仁政,提倡息兵止戈,与民休息。
汉武帝不但每天要被迫接受自己越发衰老的身躯,还要面对一个处处与自己“作对”的太子,而这个太子身后的势力,足以架空自己,汉武帝怎么可能不心生忌惮?
这世上,并不是每个帝王都能像朱元璋那样,毫无保留的相信太子。
别说霍去病不在,若是霍去病在,卫氏家族的后果恐怕还要惨烈一些。
汉武帝固然喜欢霍去病,但就像我们前文中提到的,这个喜欢是建立在汉武帝憋着那口气的基础上。
就像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对手一样,难道司马懿是真的斗不过诸葛亮吗?未必!只是司马懿十分清楚,倘若没有诸葛亮这个对手,自己不会那么顺利的掌握军权,最后让司马家族坐收渔翁之利。
同理,如果没有了匈奴这个大隐患在,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欢又能持续多久呢?霍去病对卫青的敬重有目共睹,若他在必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太子。
到那个时候,汉武帝还能睡个安稳觉吗?
所以,不论霍去病有没有英年早逝,卫氏家族都会迎来灭顶之灾,这是一位帝王对外戚势力的零容忍,后来汉武帝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却赐死了其生母钩弋夫人同样是遏制外戚势力的扩张。
所幸,卫皇孙刘病已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了下来,并在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的扶持下登上了皇位,也算是弥补了祖父刘据当年含冤离世的遗憾。
好了,我们本期内容就讲到这里了,感谢各位宝子的阅览,咱们下期再见!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予以删除。
未经账号允许,禁止转载内容或将文章发布在其他平台,违者必究!
#讲好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