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汉文皇帝有高台

作者: 唐代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怀。

【jiǔ rì dēng wàng xiān tái chéng liú míng fǔ 】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hàn wén huáng dì yǒu gāo tái ,cǐ rì dēng lín shǔ sè kāi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sān jìn yún shān jiē běi xiàng ,èr líng fēng yǔ zì dōng lái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guān mén lìng yǐn shuí néng shí ,hé shàng xiān wēng qù bú huí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qiě yù jìn xún péng zé zǎi ,táo rán gòng zuì jú huā huái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怀。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汉文皇帝有高台作者: 崔曙

简介 诗词 崔曙

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人 ,唐朝状元、诗人。崔曙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汉文皇帝有高台赏析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七律。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诗人的投赠对象。

  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阳,心情顿觉开朗。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风雨自东来”是春天。从汉文帝修筑此台到作者登台时,经历了近千个春夏秋冬。战国时的三晋,经过秦汉、魏晋、北朝,几经分合,此时成了一统天下的一个部分。汉代的皇帝,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只能在二陵中,任凭风雨侵袭了。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难以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真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联言志。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这首诗前面写“九日登望仙台”所见,结尾表达“呈刘明府容”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语气上转承自然,一气呵成。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隐逸气息,这与诗人曾隐居读书于太室山等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灰。中二联对仗半工,风雨对云山,河上对关门,都不很工。对仗微有不工,可见灵活,不拘泥,唐诗多如此。

1、夏于全唐诗宋词(第二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27-129
2、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502-503
3、任犀然唐诗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116

相关推荐

  • 崔曙
  • 九日